意識具「三性」、「性……恆轉易」——善、不善、無記。
善:對於這一生,乃至未來生生世世,能有益者。
不善:對此生、未來生有所違損。
無記:對此生、未來生沒有損、益可言。不可記別善與不善,不可記別損、益。
以上是從「果」的角度來定義。若 從「因」的角度來定義,善是與無貪、無瞋、無癡相應;不善是與貪、瞋、癡相應。
貳 意識的相應心所——
「相應心所五十一」、「根、隨、信等總相連」
心所:心所有法,為心理狀態,不同的狀態有不同的特性、作用。將心的主體與從屬作用分開時,前者稱心王,後者稱為心所。心所是隨心生起的細微精神作用,繫屬於心,而為心所有。
參 意識的三受分別:苦、樂與捨——「受……恆轉易」
三受:三種覺受。指樂受、苦受、不苦不樂受。前六識有時是苦受、樂受,有時又是捨受。
樂受:是消滅時會想要再擁有的覺受。
苦受:是生起時會想要趕快遠離的覺受
捨受:即不苦不樂受,是既不喜歡、也不討厭的覺受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