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月5日星期五

善行深處的染污──染淨依

末那識是前六識的染淨依——「六轉呼為染淨依」

一 般人行善、做好事,屬有漏善,還談不上無漏善。因為在做好事當下的一念心中,雖然前六識是善,但由於第七識仍為有覆無記的染心,一直緊緊懷抱著我執,所以 心仍帶有染污——「我」在行善。做好事只能得到生人、天的善果,而不能夠解脫,因為做好事雖必定得善報,但尚未突破生命內在的根本執著。只有當第七識斷煩 惱後,心中才可能完全清淨。

以六度中的布施、持戒為例。布施、持戒是善,但若認為只有我最發心布施、我持戒最精嚴,看不起別人,反倒落於不善了。特別是老修行最容易覺得別人都不修行,只有我修行,未斷煩惱的凡夫都是如此。末那識為前六識的染淨依,說明了善行深處的染污——「我」在行善的緣由。

布施、持戒屬有漏善,布施波羅蜜、持戒波羅蜜才是無漏善。其實,布施、持戒重在修習破我執,能突破自我,則一舉一動無不是善事,無不是佛法。

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,

了達一切施者、受者、所施物相不可得故,

能滿布施波羅蜜多。

——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<第二分歡喜品>(大正7, p.9b)

 

末那識的三性分別——障礙聖道的「有覆無記

末那識帶著染污的成份,會障礙聖道無漏智的生起,令自心隱蔽――有覆。但由於它的染污還未強烈到能記別善、不善,所以沒有引生苦、樂等果報的力量――無記

八識的染淨、三性

三性

前五識

第六識

第七識

第八識

無記

無覆

有覆

不善(惡)

没有评论: